<p id="ph3dt"></p>
<address id="ph3dt"><address id="ph3dt"></address></address>
<noframes id="ph3dt"><form id="ph3dt"></form>
<listing id="ph3dt"></listing>

    <sub id="ph3dt"></sub>

    <address id="ph3dt"><nobr id="ph3dt"><progress id="ph3dt"></progress></nobr></address>
    <em id="ph3dt"></em>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動態 | 新聞資訊
      • 關于續費/購買中文域名欺詐內幕調查
      • 添加時間:2017/9/9 11:55:25  瀏覽次數:5633
      • “百萬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變成了搶注中文域名,并描述出了一個虛假的前景。搶注者本來對域名一無所知,卻勇敢地坐上了這趟所謂的互聯網“末班車”。等他們明白過來,才發現錢已經扔到了水里,互聯網讓他們更看不懂。


        一個中文域名的有力推廣者,一個言必稱中文域名涉及國家安危、企業品牌保護的公司,自己的域名卻被他人搶注了去,并在互聯網上以50萬元的價格叫賣。面對這樣的挑釁,它依然可以無動于衷。


        在中文域名市場上,某某信息技術公司開始浮出水面。這個成立不到四年的公司,依靠代理注冊中文域名,在四年里發展成一個員工達4000人,在全國擁有40余家分公司的企業集團。據媒體報道,其2005年銷售額高達1億元,通過對相關媒體的報道分析,2006年,其銷售額可能超過1.5億元。


        在這巨大的銷售額背后,則是遍布于全國的中文域名炒家們的永遠傷痛。記者調查了解到,已經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人群只是某某客戶的冰山一角,但也隨處可見為中文域名付出幾萬甚至幾十萬元卻無絲毫回報的上當者。更多所謂的投資者仍然蒙在鼓里,夢想著其實并不值錢的中文域名給他帶來巨額財富。也因為如此,目前還很難統計究竟有多少人、花費多少錢參與了中文域名的炒作,但可以預計的是,他們進行的所謂“域名投資”將沒有回報。


        知者知之,謂其荒唐;不知者不知,亟需警醒。


        中文域名原來是這么賣的
        注冊一個域名要花費近2萬元,這種價格在懂行的人看來匪夷所思,但它卻真實地發生著。中了圈套的人雖然分布在全國不同的地方,經歷卻驚人地相似。


        圈套一:電話轟炸
        2006年1月的某天,在成都做二手汽車生意的張某接到了一個改變他生活的神秘電話,電話那頭的人告訴他說,現在投資“中文域名”將會“很有賺頭”。


        “某某打電話來說中文域名能賣很多錢,還向我做了好多承諾,說賣不出去退錢之類的!睆埬痴f。在被某某銷售人員電話轟炸的同時,他還隱隱聽到了電話那一端傳來的銷售人員同事的聲音,“那些聲音說,快快,又有一個詞被注了,趕快!”


        不止張某,記者采訪到的眾多人士都有著與張某類似的經歷。程先生(化名),福建人,在福州做工程項目。2006年初的一天,一個電話找到了他。


        “他們是通過我在福州當地的媒體上做的廣告找到我的!币驗榻洜I著一家小企業,程先生經常在當地的媒體上刊登廣告,聯系信息就這樣被透露了出去。通過報紙,某某銷售人員找到了他,勸他投資域名。

        一位網友寫下了自己的親身經歷:他的一位做企業的朋友接到了某某的電話,要求他注冊中文域名,在一段時期里,電話不斷,而被騷擾者已經清楚地知道其中的內幕,所以干脆地拒絕了。即使是這樣,電話騷擾仍然持續了一段時間。


        “中國人太多了!蹦衬骋晃讳N售人員說,全國有4000多萬中小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不斷的電話轟炸讓他們中的一些人的生活完全被打亂了。


        圈套二:會議營銷
        由于經受不住長期的電話轟炸,張某接受某某銷售人員的邀請,參加了該公司組織的會議。在成都一家大酒店,張某和眾多被銷售人員邀請來的人們一道聽一名講師講了一堂課,然后他花費19000元,購買了中國臺灣省某知名電腦品牌專賣的全套中文域名。


        張某是全世界眾多域名投資者中的一個。在中國,他們被稱為“域名蟲(域名蟲的諧音)”。和職業域名蟲不同的是,在花費19000元注冊中文域名之前,張某尚不知道什么是域名,那時的他只知道上QQ聊天,或者登錄門戶網站看新聞。張某的域名知識,首先來自于某某的銷售人員。銷售人員不僅在電話里向他介紹一些域名投資的“成功案例”,還在現場銷售會上拿出一些媒體刊登的域名炒作新聞給他看,告訴他某某域名賣了多少錢等等!艾F場的氣氛特別緊張,讓我不由得想買!睆埬痴f。


        和遠在中國西南成都的張某一樣,遠在東南福州的程先生也經歷了一場培訓會。會上,一名講師自稱在全國進行巡回演講,所演講的主題聽起來是信息化培訓,其實卻是中文域名銷售。


        主講人宣稱中文域名涉及到國家安全,是重要資源,具有惟一性,投資一些名人和名牌的中文域名能夠高價賣出等。


        程先生與其他人一樣,事前并不知道什么是中文域名。他看到了銷售人員拿出的媒體報道稱,某中文域名被搶注后,被搶注方為此花費巨資購回。在現場,一位某某銷售人員還拿著話筒走來走去地喊話,大聲喊又有某個域名被注冊了。這種環境中,程先生瘋狂了。“他們(某某)大喊大叫,現場的氣氛特別緊張,給人的感覺是再不注冊就沒有了!


        程先生為中文域名投入了近20萬元!拔乙还操I了200多個域名!背滔壬f,在當地他遇到一個人,此人自稱注冊了國內某知名節目主持人名字的中文域名,在網上拍賣時,有域名炒家愿意出價20萬元購買。這個例子讓程先生們瘋狂。


        培訓會的招式似乎一直在不斷地翻新。到2007年,版本又發生了改變。2007年1月的一天,王某接到了一個來自某某銷售人員的電話,電話中說他們正舉辦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的項目,邀請他參會。范是長春人,在這個汽車城里,他作為股東之一,經營著一家汽車配件公司。對他這樣的中小企業主而言,非常希望獲得國家政策方面的信息,這樣的會議他也樂于參加。


        但參會之后,他發現似乎并不是這么回事!皶嫌幸粋講師,說是什么專家,他一直強調從國家安全角度和域名投資回報率等方面考慮,中文域名值得個人投資!


        和張某一樣,王某之前也并不清楚什么是中文域名,雖然他也上網,但他只是作為網商在阿里巴巴網站完成采購和銷售,自己的公司沒有域名,在當前也沒有做獨立網站的需求。但在這次所謂的“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會上,現場的火爆氣氛使得有著多年從商經驗、頭腦精明的王某掏出19000元,注冊了“一套”中文域名。


        圈套三:注冊10年不被仲裁
        為了一個中文詞匯,張某就花費了19000元,這對于絕大多數非域名蟲來說都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張某告訴記者,為了避免上當,他自己也到互聯網上了解過相關的域名注冊知識,在半懂不懂的狀態下,他詢問銷售人員,自己是否可以只注冊5年或者更短一些時間,因為這樣便宜一些。在某某銷售人員的慫恿下,他所注冊的“一套”中文域名包括了中文.cc、.cn、.net、.中國、.公司、.網絡,一共六個后綴,其中.cc域名的年費用是500元,其他均為280元。如果只注冊5年或者更短一些時間,他可以節省一大筆錢。但是銷售人員告訴他,最少也要注冊10年,因為他注冊的域名有可能被他人通過仲裁奪走,只有注冊10年,這個域名才不能被仲裁,他才能保住域名。

        事實上,當他花費了19000元之后,某某銷售人員看他已經沒有多少錢了,就又開始勸說他只注冊1、2年的域名,直到他把3萬元的積蓄全部花光。


        同張某一樣,王某一次性注冊10年域名的原因也是銷售人員告訴他注冊10年域名就不能被仲裁。事后,王某通過向朋友請教才知道,域名并不是一次要注冊10年,而是注冊1年就可以,事實上,域名注冊的最長時間也才10年。無論注冊幾年,只要在仲裁期內,注冊知名企業的域名都會輕易就被仲裁回去,域名歸權利所有人擁有。


        “他們根本沒有告訴我們域名其實注冊幾年都可以,直接就叫我們注冊10年的!绷柘壬ɑ┱f。凌先生是福建一家小企業的經營者,他投資中文域名花費了近10萬元。


        圈套四:個人注冊中文域名
        “他們(某某)并沒有告訴我個人其實不可以注冊中文域名!蓖跄痴f,他在之后查找了CNNIC公布的域名注冊相關文件,發現個人并不允許注冊域名。范的公司是股份制企業,雖然他是大股東,但對于域名投資,他還是不打算以企業的名義參與,考慮到可能有風險,而且這個風險不應該由股東們共同承擔。于是他以個人名義注冊了。


        王某在向某某交完錢的當晚就請教了一個在域名方面懂行的朋友,結果發現自己“投資錯誤”,CNNIC不允許個人注冊域名。


        雖然不同于張某、王某等,程先生在注冊域名之前就知道個人不得注冊中文域名,但他被許諾可以用編造出來的公司名來代替!氨热缯f我叫程先生,就在我的名字后面加個有限公司或者是集團,域名就變成了是程先生有限公司或者是程先生集團買的了。”程先生購買的相當多的域名,都是以這種方式注冊的。


        而在個人投資域名的問題上,凌先生也被虛擬了以自己名字為開頭的“集團”。


        圈套五:知名企業怕打官司

        “他們不斷地勸大家注冊知名企業的品牌,比如麥當勞之類的,說這種域名好掙錢。”王某說,“但實際上知名企業的品牌是可以仲裁回去的,某某其實是在欺詐我們。”

        一年過去了,程先生注冊的200多個域名沒能賣掉一個,而他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危機。


        “我已經聽說了好幾起域名被仲裁的案件。”程先生認識的域名炒作同行中,也有類似的例子,他的朋友中有一位注冊了日本一個玩具名稱為主的中文域名,結果被對方起訴。而另一位注冊了福建當地一家知名企業品牌的域名炒家也因此被起訴,不但丟失了域名,還被判決賠償對方3萬元損失。
        這些例子越來越多,讓程先生膽戰心驚。

        但在最初購買中文域名時,某某銷售人員的說辭卻是另外一套。


        程先生告訴記者,最初銷售人員說,絕大多數企業都不愿意打官司,如果價格合適,這些企業還是愿意以一定的費用回購中文域名。但現實卻讓程先生害怕。事實上,由CNNIN發布的中文域名相關管理辦法(2002年版)中明確指出,域名注冊者用于個人牟利等行為屬于惡意注冊,這樣的域名注冊者得不到任何權利保障。


        投資了20余萬元,程先生得到的只是不能吃也不能喝的中文域名,這些域名對他而言其實毫無用處。而在當時,某某的銷售人員卻承諾說可以幫助他們出售這些中文域名。


        知道上當之后,程先生仍然得到了這樣的安慰:中文域名的價值在將來,目前還沒有體現出來,所以它是長期投資。


        類似的觀點也在互聯網上流傳著,一些中文域名投資網站里,有網友認為中文域名需要長期持有。但事實上,這些網友的真實身份值得懷疑。因為他們在發表長期持有中文域名的建議的同時,也在散播被搶注企業其實并不愿意打官司,而更愿意以一定的費用購回域名的說法,雖然這種說法在程先生們的實踐中顯得不堪一擊。


        程先生等人正面臨著自己注冊的中文域名被品牌持有者起訴的尷尬。事實上,早在半年前,一位域名蟲就在自己的博客里寫道,現在的域名糾紛案件越來越多,而判決結果都是域名蟲屬于惡意注冊而敗訴,這造成了中文域名投資世界的恐慌。

        早期的某某銷售人員說辭中,搶注知名企業的名稱是其一大賣點。事實上,直到2007年,CNNIC公布了最新的域名爭議管理辦法已達半年之久,某某銷售人員仍然在拿“Google.cn”和“某某.網絡”這兩則案例,勸說客戶搶注他人的中文域名。

        搶注他人的中文域名正是炒作域名的一個夾縫!斑@是互聯網的常識!敝袊ヂ摼W業內資深人士謝文說,謝所指的“常識”是指域名和商標一樣,本身很難產生價值,只有不斷地為其投入,進行市場營銷行為之后,才會逐漸產生價值。普通的中文域名因為沒有投資者進行不斷的行銷投入,所以很難“值錢”。


        目前業內較為通行的做法是,把域名同企業名稱、品牌等內容聯系起來,域名實際上從屬于企業名稱、品牌,并不具備獨立資格,這也是很多域名蟲在搶注了知名企業的名稱或品牌之后,面臨敗訴風險的重要原因。


        當一個中文名稱被不斷地以營銷行為宣傳之后,它自身就具備了一定的影響力,這時,域名蟲們搶注了域名,以期搭一個“順風車”,但實際上風險也隨之而來。


        記者親歷調查:某某公司是怎樣騙人的?


        一年后的今天,張某正在為自己花掉的冤枉錢和某某進行交涉,但多次交涉后他仍然未能得到滿意的結果。


        事實上,張某為中文域名所花費的并不只是19000元。他告訴記者,多年打工,他有了3萬元積蓄,當19000元花掉之后,某某銷售人員告訴他,其實域名也可以花幾百元就注冊,于是他又買了一些。到如今,他為中文域名以及相關內容的注冊花費高達3萬余元,而這些錢中的大部分都無法收回。
        接下來的時間里,他也開始嘗試把域名賣掉,他在各種域名交易的網站上發布信息,但根本沒有回音。迫于收回投資的壓力,他開始降價出售,但仍然沒有人來找他。有一回,他和一個域名投資者通過QQ聊天,對方說:“你這個域名,就是1千元我都不買。”


        多次和銷售人員交涉無果后,張某決定去某某公司鬧。也許是受不了張某不斷上門,他被告知可以退回很小一部分投資,而其他的錢,某某公司拒絕再退回。


        “這是我的血汗錢。 睆埬痴f,因為這些積蓄無法收回,張某的母親和他吵了一架。家中沒有錢,他母親不得不出門打工,而張某也因為沒有了錢,無法再做二手車的生意,目前正在找工作。
        張某在QQ上結識了越來越多的因某某類似方式銷售中文域名而花費了巨資的同病相憐者!八拇ê椭貞c是受害最嚴重的地方!睆埬痴f。在他看來,自己身邊的受害者眾多!拔衣犝f在成都有些人為了注冊中文域名連房子都賣了,結果現在什么都沒有了!


        同張某相比,王某就幸運得多,王某在注冊中文域名的第二天就意識到錯誤,并開始找某某討說法。作為企業管理者,范有專職的律師,這對他討說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經過幾次交涉,某某方答應在扣除3500元“成本”之后,其余款項可以退回給他。

        張某和王某算是相對的“幸運兒”,更多的所謂域名投資者在花費了巨額錢財之后,卻連一分錢都要不回來。


        同張某們類似的是,程先生的大部分域名也都一次性注冊了10年,并且都是“全套”注冊。“一個詞注冊下來就是19000元,注冊5個就將近10萬元了!”程先生說,在程先生身邊,一位60多歲的朋友通過某某等公司花了30余萬元注冊中文域名,同程先生一樣得不到一分錢回報,并因此精神恍惚。


        由程先生所聚集起來的20多個人,開始了他們的漫漫維權路。


        “你說我該怎么辦呢?”程先生問記者,“我們搜集了很多證據,但是如果跟他打官司,成本太高了!


        就在程先生接受本刊采訪之前的幾天,他們剛組織了一場向消費者協會反映情況的舉動。他們找到當地工商局的消費者協會,但得到的答復是該事件涉及到詐騙,應該由公安部門受理。事實上,中文域名的注冊人應該是法人機構,也就是說該行為并不是消費者的行為,消費者協會并沒有調解的能力。而要進行經濟案件立案,又要經歷更多波折。


        程先生們對中文域名的了解幾乎全部來自于某某公司,還有就是網上的一些報道,他們并不知道自己該如何維權,他們甚至都不清楚下一步該怎么辦。


        “有些人已經起訴了某某。”程先生說,但是,在漫長的維權路上,如何走下一步,還是一個未知數。


        2007年3月的一天,記者接到了某某公司打來的電話,邀請記者參加由國家發改委組織的“百萬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會議,并向記者發送了參會邀請函——某某把記者當成了某企業的法人代表。
        “培訓”地點在北京市安外大街191號天鴻寶景大廈,即某某北京分公司所在地。上了樓,一群接待者就迎上來,詢問記者是被哪個銷售人員邀請來的。進了“培訓廳”,墻上掛著“百萬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的條幅,另一面墻上則貼滿了中文域名的相關介紹,主要由一些媒體的報道組成。會議開始,一名自稱講師的女子上臺講了一些企業信息化的常識,她稱,現在一些業內專家經過座談認為投資域名并獲利應該是能被認可的。接著,她介紹說國家發改委某著名講師他們(音)恰好在北京,并邀請了他來為大家講授中小企業信息化的知識。被稱作是“國家發改委講師”的男子上臺來,話語異常激動,大約講了5分鐘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常識介紹之后,他們話鋒一轉,向大家介紹起www.hao123.com網站。他稱該網站被出售給百度公司,從而獲得了巨額回報,接著他又講到了www.google.cn被Google公司花費100萬美元收回的例子,由此強調網站域名的重要性。然后他們又從中文域名事關國家安危的角度說明了其重要性,接著,他稱中文域名值得投資,并以媒體報道過的“團團圓圓”、“李詠”被搶注并在網上高價出售的事例,說明域名投資可以獲得回報。


        他們的演講大約持續了30分鐘,雖然其會議主題是“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但實際上,他的講話重點是中文域名值得投資。他向大家介紹,現在導航類網站值得注冊,比如五金網站導航、服裝網站導航等,提前搶注之后,其他人想要做這類網站,就只能花高價購買。


        事實上,某某公司的業務中,并不只有中文域名,還包括了給中小企業建網站等業務,而這些真正涉及到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業務,他們卻只字未提。從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到炒作域名,這兩個本來毫不相關的事情,卻被他們巧妙地聯系在了一起。


        演講結束后,他們迅速離開了會場,并拒絕與任何人換名片。而參會人員則被分配給相應的某某銷售人員,并帶到了與會場一墻之隔的某某公司銷售部。在銷售部,每臺電腦前都放了兩三把椅子,銷售人員坐在電腦前,其他人就圍坐著,聽銷售人員介紹情況。接待記者的銷售人員稱自己是某某北京分公司銷售二部的員工,他向記者介紹,目前好一點的中文域名已經被搶注得差不多了。


        在他向記者介紹的同時,一名拿著擴音器的某某人員在銷售區里來回走動,甚至站到了凳子上,他話語不清地喊著,內容大意是又有某個關鍵詞被搶注了等等。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某某的此次銷售會是在全國14個城市同時開展的,每個城市的銷售活動中被注冊的域名都會相互傳達。


        現場氣氛漸漸變得混亂,喊話聲此起彼伏。在記者東一句西一句沒頭腦的問話中,該銷售人員發現記者對中文域名有一定的了解,于是他向記者解釋稱,域名并不一定只能注冊10年。而之前他一直強調中文域名要注冊10年,一個中文域名的注冊費用是280元,10年就是2800元。

        為了證明有相當多的人都在投資中文域名,他還向記者出示了自己曾經簽過的合同,在那上面,所有域名注冊者都無一例外地注冊了10年,其中最多的一位買家一次就注冊了十多個域名,花費數萬元。從簽約時間點上來看,這些簽約者們的主題詞因時間點而趨同,比如有的是只搶注知名公司域名的,有的是搶注導航類網站等,這似乎與某某每次“培訓”中向大家推薦的域名有密切聯系。
        在現場氣氛的刺激之下,不少人開始嘗試注冊中文域名,這時電腦就派上了用場,銷售人員熟練地往域名注冊信息的查詢頁面中填入相關內容,以得知客戶想要的域名能否被注冊。而記者在這種環境中,也開始迷惑:難道自己的調查其實是錯的,中文域名真的能掙錢?


        與張某們所描述的會場一模一樣的氣氛,在這種氣氛之下,那些對域名知識了解不深的人的確很難不被引誘。


        中文域名的發展
        目前,域名蟲們普遍把域名中含有中文字符的域名稱作為中文域名,其形式包括了中文.cn(.中國)、.com、.網絡、.公司、.cc、.net、.hk(指中國香港)等,其中.cn(.中國)、.公司、.網絡由國內的CNNIC負責注冊管理,.cc、.com、.net由位于國外的域名注冊管理機構負責管理。
        中文域名產生于2000年,在國內,早期包括通用網址、網上實名等都與中文域名構成了交叉競爭,它們雖然在細節的功能上稍有出入,但本質區別并不大。


        經營網絡實名的3721公司幾經轉手之后,現在已經并入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雅虎中國,而雅虎中國在2007年3月中旬宣布其網絡實名產品進行重大升級,網絡實名產品原有的類似域名的功能已經全部消失。雅虎中國CEO曾鳴認為,這是因為現在的網民已經極少通過地址欄輸入中文的方式上網,而更依賴于搜索引擎入口。

        無論中文域名、通用網址還是網絡實名,最初都不能直接在IE中使用。作為全世界普及度最高的瀏覽器,不被IE支持即意味著難以被網民使用。為此,網絡實名首先開始了流氓軟件推廣,使得3721網絡實名插件占據了中文世界大部分上網電腦。之后,3721公司與微軟達成合作,微軟支持中文版IE對地址欄輸入中文的支持。

        2007年初,微軟最新的IE7.0支持中文域名的新聞四處擴散。在此之前,網民要使用中文域名上網,需要通過在自己的電腦中安裝插件的方式來實現,因此中文域名的推廣一直處于不利狀態。


        惡意搶注
        謝文告訴記者,中文域名的許多資源確實是惟一性的,如果被搶注,可能產生價值,因此企業要注意保護自身資源。

        目前,業內普遍的看法是搶注域名并不一定是壞事,但是,如果搶注的是他人的品牌、公司名稱等,則屬于“惡意搶注”,很難得到權利保障。


        2006年3月17日,最新版的《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域名爭議解決辦法》正式實施,在該版本的《辦法》中,刪去了之前版本中以出售、出租域名牟利為目的的注冊行為屬于惡意注冊的說法,但是,對于搶注他人擁有的品牌、公司名稱牟利等行為,仍然可能屬于惡意注冊。這樣的改變,把域名蟲們的合法搶注行為限制在了只能注冊一些可能成為熱門的詞匯上。

        但是,作為中文域名注冊服務商,某某明知新版《辦法》仍然禁止惡意注冊的事實,卻仍然勸說客戶搶注他人的知名品牌。

        在互聯網上,多起關于域名權利人勝訴惡意注冊者的案例,已經向域名蟲們發起了警告!安坏珱]掙著錢,還要因為侵犯他們的知識產權而賠償損失!绷柘壬u價自己的一位朋友搶注的結果。這位朋友也是因為聽信了某某搶注中文域名的宣傳而注冊的,但接著就成了被告輸了官司,不但域名沒了,還被判賠償損失。


        就在一個月前,微軟宣布其在2006年奪回了409個被惡意搶注的域名,這些域名中,并不完全是微軟自己擁有的品牌,還包括了與微軟品牌相近的內容,比如“micrsoft”等。


        有價無市的泡沫投資
        據媒體報道,如果不是某某,福建的林女士可能要很晚才知道什么是中文域名。在某某銷售人員的鼓動下,她前后共花費了幾萬元購買中文域名。其間她接到過一個神秘的電話,電話中有人稱要買她手中的一個中文域名,但接下來便沒有了回音。


        類似林女士這樣經歷的人還有很多。很多處于猶豫中的人,后來都因為這樣或那樣的神秘的電話而被刺激了購買欲,花費大筆金錢注冊了域名,但結果他們什么都沒有得到。


        在一個中文域名交易平臺上,記者看到不斷有域名蟲來交易他們的中文域名,這些域名的標價一般在100元以下,而最初要注冊這些中文域名時,最少也需要280元。有域名蟲因此感慨:手頭錢緊,揮淚甩賣。


        在論壇上,雖然偶爾會有人以上千元的價格出售域名,但卻見不到購買者。這和記者在某某公司組織的所謂“百萬中小企業信息化培訓”會上看到的火爆場景完全不同。記者也注意到,盡管某某一方的講師們宣稱某域名價值高達數百萬元,但這些所謂的“價值”只是域名注冊人單方面的叫價,至于其是否賣得掉,其實并沒有下文。


        一如張某所注冊的域名,盡管他把價格降到了成本的一半以下甚至更低,仍然沒有人對這個域名有興趣。事實上,除了作為自己做網站而注冊的中文域名之外,能夠因中文域名而獲得收入的案例,在某某的演講中并未拿出像樣的例證來。


        “中文域名還是有它的好處的,比如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敝袊ヂ摼W界資深人士謝文對記者說,在他看來,中文域名有一定的價值,但是,如果作為域名炒作,則“最多也就是賺點小錢”。
        很多業內人士則認為中文域名至少不具備投資價值。一位對互聯網熟悉的網友稱,中文域名只適用于中文世界,“外國人不會用中文域名來訪問,而這種有著文化界限的域名,也很難產生更大的價值!


        互聯網上的“蘭花”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于中國東北的蘭花投資熱,一直持續到了2004年的四川。在這股熱潮中,少數人因此暴富,更多人則傾家蕩產。


        蘭花的炒作手法說來簡單,稀有蘭花資源的擁有者稱蘭花值錢并引人投資,在“托兒”的參與下,炒作初期,賣花人以高價把蘭花賣給“托兒”,“托兒”再順利地把蘭花再次出手,以制造一夜暴富的假象。不明真像的人們因此一擁而上,爭相炒作。為使蘭花的炒作時效長久,“托兒”會不斷回購一些蘭花。當蘭花全部被出手之后,最初的托市者已經撤出。沒有了花托,蘭花泡沫迅速破滅,花了高價的跟隨者們這才發現手中的蘭花其實值不了多少錢。

        炒作中文域名時,某某的手法顯得更加粗暴。比如林女士,只是接到了一個自稱要買域名的電話,就激動不已,繼續花錢注冊中文域名。

        更多時候,某某的“講師”們所宣傳的,不過是一些中文域名被人以高價拍賣的消息,至于這些域名是否真的以拍賣價成交,就沒有了下文。實際上,包括某某自己的域名都被他人搶注,并且在互聯網上叫價出售。顯然,直到記者寫作這篇報道時,某某仍然沒有回購域名的打算。而在銷售域名時,“全套出售”、“一次要注冊10年”等說法,使得很多人要購買一個主題詞的域名就要花費19000元之多!八麄兙褪琴u給我們這樣不懂域名的人,要不他們也賣不出去!绷柘壬f。

        令人嘆息的是,在記者的采訪中,很多人仍然認為自己手中的中文域名有升值的機會!耙呀浲哆M去那么多錢了,哪怕只有一線希望,還是要等下去。”一位投資者說。

        注:溢尚網絡從事網站制作11年,服務客戶逾1000家,近兩年接到很多客戶咨詢關于中文域名續費相關事宜,經核查幾乎都是以營銷為目的的欺騙客戶續費或購買中文域名用以投資的行為,所以我們——上海溢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特搜集整理相關資訊(部分案例內容來自于網絡),防止更多客戶上當受騙。

      1. 上一條:2017年端午節放假安排通知 下一條:企業網站第二年續費收費標準解析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0576號

      午夜天堂精品久久久久